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

"一筆資料1.3美元,「資料創業」捲土重來!" - 讀後感想

一筆資料1.3美元,「資料創業」捲土重來!
http://mr6.cc/?p=1035

這篇文章令我震驚,「有效資料」是難以取得的,當我們在設計問卷,當我們在網站上設計希望使用者填寫的表格的時候,我們希望使用者填入他真正的資料是很困難的,總是要想一些方法判別有效/無效資料。

看了這一篇文章後,我認為 where I've been 這個 application 跟制式的 table 最大的不同處在於是如何「面對使用者」。當使用者填表的時候,總是認為「填寫這些表格對我有什麼好處?我為什麼要洩漏我自己的相關資訊給你?」,相對的,在 where I've been 的 application 中,使用者是為了向他的朋友「展示」他的人生經驗,他去過什麼樣的地方,因此他盡其可能的描述他到過什麼地方,有過什麼樣的經歷。我可以想像,當 application 提供特定好用的 form or format 的時候,這個使用者將記錄下「正確」、「有意義」且「可取得」的資料。可以想見的,當這個 application 的會員累積幾十萬,幾百萬,他所累積的資料代表美洲區某一特定族群的旅遊資訊經驗,如果這些會員又能夠加以分類...難怪這篇標題會以「一筆資料1.3美元」來命名。

在這篇文章,結合 Google 地圖、Google 星空查詢、你的朋友在哪裡等「地圖位置」的應用,我也深感 GIS 在最近一年的發展。還記得大學開始的時候,我自己就買了一張台南縣市地圖,自己走過什麼路,就用色筆劃上色線,一來是方便我再次找到特定地點的路線,二來是當有朋友來的時候,可以向他們展示我的戰果。我覺得 where I've been 的使用者是跟我很相像的人,希望知道自己在哪裡,希望知道自己的生活圈在哪裡,希望之道有什麼地方還沒有去過,希望知道別人去過什麼地方,希望之道什麼地方最熱門...等。

沒有留言: